close

DSCF6895  

這篇文章的名稱原來叫做「夏日讀書」,是2012年九月開的檔案。擱置了半年,打開一看裡面只寫了些書名,都是去年夏天時讀完的書。

那是人生中第一個沒有暑假的夏天,卻也是第一個沒有任何功課或待辦事項的夏天。再沒有人會要我少看些閒書多算點數學;也不用內疚書桌上待讀的課本疊得山高看完的小說卻比海深。每天兩小時的通勤時間剛好拿來看書。除了偶爾從台灣獲得的珍貴補給品,每週固定伙同谷先生到圖書館搬書。原來想做個簡單的讀書筆記記錄這個平靜的夏天,卻僅止於想想而已。從小到大對於讀書心得都很不拿手。即使現在沒有老師替我打分數了,下筆時仍是躊躇。

現在拿去年的書單出來看,約略可以看出一些當時閱讀的偏好與軌跡。搭配日記服用,去年夏日的輪廓歷歷在目。捨不得就此遺棄,依記憶寫下心得的斷簡殘篇。

 

The Shining, Carrie by Stephen King

DSCF6924  (不要再瞪著我看了,好嗎?)

這兩本都是Stephen King相當早期的作品,Carrie發表於1974, The shining則是1977。先前史蒂芬金的作品我只讀過Misery。書中「頭號粉絲」的行徑相當令我毛骨悚然,幸好我只是一屆凡人,不太需要擔心哪天會被人撿回家「悉心照護」。

會想要讀The Shining完全是受到六人行Friends裡喬伊的影響。此書竟然能讓只看黃色書刊的喬伊一讀再讀,想必有其可觀之處及文化代表性。為了更加融入北美生活,我當然不能錯過。故事圍繞著酗酒的父親、神經質的母親、以及有超能力讀心術通靈還擁有「幻想中的朋友」的小孩。父親因為揍了學生而丟工作,為專心完成他的劇本,決定舉家遷移到山裡的一間飯店當冬季看守人。沒想到(或者說,想當然爾)這間飯店並不單純,前任管理員殺了妻女後自盡。飯店經理將其解釋為"Cabin Fever",一種因長時間受困且與世隔絕的幽閉恐懼症所導致。按照慣例,主角當然不信邪,硬是接下了這份工作。開始當然一切美好。充足的糧食、舒適的空間,主角文思泉湧,意氣風發。直到開始下起了雪......幻覺,或鬼魅,還是這個陳舊的建築孕育累積的罪惡,悄悄地滲了出來。除了小男孩外無人察覺。主角在發掘飯店不可告人的秘密的同時,日漸狂熱的心靈任徘徊在飯店裡的一些「什麼」趁虛而入了。妻子一度以為這份工作會是全家的救贖,豈料發誓戒酒的丈夫身上卻再度出現當初酗酒時的一些徵兆,脾氣日漸暴躁。而偌大的飯店裡,明明一滴酒也沒有。飯店為了將小男孩的能力據為己有,操弄了主角,要讓他們一家人「永遠」留下來。

讀起來相當慘白抑鬱的一本書。像被冰雪困住一般絕望沮喪。從這一點來說,史蒂芬金成功了。只是我一直以來對靈異題材或是超能力不甚感興趣,於是相當冷靜地把書讀完。男主角愛喝酒又暴躁,曾失手害兒子的手脫臼。看到那段描述我只想馬上打電話給兒福中心通報虐待。不可否認氣氛營造的極好,只可惜不對我的味。看完書後把六人行的那一集找出來,為的就是要看喬伊的那段爆雷對白。另外也借了電影,看到許多常常被借用的經典畫面,很有恍然大悟之感。但這麼久以前的片子現在看來刺激度大幅下降。畢竟最近的電影口味都好重。相較之下,老片步調緩慢,雖重視氛圍的鋪陳,但節奏過慢我很容易分心。就像我看希區考克的驚魂記Psycho時,因為它過於經典被後人一用再用,劇情轉折都在預料之中,驚嚇都沒了。嗯,不過洗澡時的確還是對浴帘產生了陰影差點沒在浴缸裡滑倒。

Carrie本是被遺棄在字紙簍的故事,被妻子撿回因而完成,誰料就此一炮而紅。史蒂芬金的書到底算不算文學我不知道,但他絕對很有創意。Carrie是本書信體小說,以訪談、剪報、信件的組合呈現,裡面還使用括弧夾雜了大量的內心獨白。我覺得在閱讀上並不是特別順暢。很可以看出作家青澀的痕跡。這個故事我也沒有特別喜歡。明明書中所有角色只是一群即將畢業的高中生,卻做了許多匪夷所思的事。我知道校園霸凌絕非新鮮事,但工夫到跑去殺豬取血......嗯,總覺得哪裡怪怪的。也許在美國的那個年代那個城市卻不是那麼不合理?更誇張的是,一場惡作劇卻當場鬧出人命,實在輕率殘酷到了不可思議的地步。至於之後體育館的大屠殺以及小鎮的幾乎全滅,似乎很適合拿來做個機會教育,告誡校園裡的惡霸歹事做多了很可能撞Carrie啊。

可以想像拍成電影的畫面應該很震撼,但整個故事不深,看過也就忘了。Chris這個角色是經典的帶頭霸凌者,一段其父與校長的交鋒不難看出頑劣且唯我獨尊的扭曲個性其來有自。但整個人物還是顯得平面。就是一個勁地使壞就對了。看到好女孩角色Sue為了表示她的歉意,試圖說服她的男友邀請Carrie參加畢業舞會時,我已經受不了得直翻白眼。只能提醒自己Sue只是個高中女孩,那可能已經是她所能想到最聰明的彌補法了。與The Shining一樣,讀一遍就夠了。我喜歡懸疑驚悚的劇情,卻對閱讀大規模的屠殺興緻缺缺。人死得太多太快,都搞不清楚誰是誰了,感覺很像電影裡跑龍套專門演屍體的角色,領完便當換件衣服又可以上場了。沒想到Carrie今年又要重拍成電影。也許這部作品更適合透過大螢幕欣賞,畢竟故事雖簡單,畫面倒是可以很震撼。宗教狂媽媽由Julianne Moore飾演,這也相當令我期待,到時候一定找來看。

Before I Go To Sleep by S. J. Watson

關於一個每天睡醒都會失憶的女人的故事。每天醒來都不知道今夕何夕又身在何處,枕畔卻是個陌生的男人,鏡中的自己又蒼老地陌生。日復一日,她得在數十分鐘內,接受她已失去了過去的十數年,不論是時間或是記憶,她只能被動地相信自稱為她丈夫的那男人為她所填補的空白。直到有天她發現了自己寫下的秘密筆記,提醒自己千萬不要相信那男人;她發現自己固定和一位心理醫生秘密會面,企圖獨自尋回亡佚在大腦迴路的真實人生;她發現,她「丈夫」所重述的故事似乎有缺漏......整本書以日記體寫成,讀者閱讀的就是主角的秘密手記。隨著主角一起,一天多尋回一點失落的曾經。然而,看完後有點失望。雖然作者描述女主角的心理轉折極為細膩,每天都重復失憶的這個設定也很吸引我。閱讀過程中深刻體會到那種不知道何為真何為假的無所適從感,作者確實吸引了我去思考人的認同、記憶、與一生,究竟建構在什麼基礎之上?但讀完之後就是不滿足。興許是情節的安排無法說服我。總覺得尚有不合理之處。作者費心鋪陳了一整本書,最後結局卻有點倉促與老套。這本書出中文版時我剛好在台灣,每次逛書店都可以在中央平台看到它。翻了好幾次都覺得沒有達到我想買書的標準,不足以浪費我行李的公斤數,因此放棄。回多倫多後,新書都看完了,百無聊賴之下從圖書館借來看,聊勝於無。屬於借來看看可以,我卻不想收藏也不會復習的書籍。同樣描述失憶的狀態,我私心認為宮部美幸的LEVEL 7更加細緻。雖說那本書處理的是完全不同的主題便是了。

HEAT by Bill Buford

相當好奇作者到底是怎麼毅然決然放下電腦鍵盤跑進廚房拿菜刀當免費奴工,再一路飛去義大利學桿麵以及如何把豬大卸八塊。最後更狂熱到在紐約偷買一整隻豬回家練習。作者因為自豪自己的廚藝,於是興起想要挑戰是否可以在專業廚房裡存活。就是那麼剛好,他偏偏認識了紐約極其有名的餐廳Babbo的大廚Mario Batali。這故事很有點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意味。竟然要進廚房被磨練被虐待,那就要進最好的。這本書巧妙揉和了作者的廚房血汗史、Mario的廚藝之路、以及義大利料理的緣起與發展。因為讀了這本書,我學到好多義大利菜的歷史與知識。就連義大利麵裡什麼時候開始加蛋,作者都花了好幾頁細細描述他對真相的追尋。我也因此借了好幾本Babbo的食譜,著實沈迷了好一陣子。甚至認真考慮改行去研究食物的歷史順便玩味了一下到廚房去打工的可能。嗯,不過到最後最可能發生的應該是親自到托斯卡尼拜訪Dario的肉舖聽他朗誦但丁的神曲或是走上自己桿麵條的不歸路。

The Sharper Your Knife, The Less You Cry by Kathleen Flinn

DSCF5273  

三十歲出頭的Kathleen原來是間公司的主管,渡個假回來卻風雲變色,她竟然被開除了。危機卻因此成了轉機,她做了個改變一生的決定。她放下一切從美國飛到巴黎,只為一圓少女時期的美夢,到Le Cordon Bleu追求專業廚藝。也因此成就了這本書,以及她之後的展新生涯規劃。如果當初她沒有被開除,也許現在還在同間公司繼續工作,永遠不會知道她的人生還有其他可能性。書中Kathleen曾解釋為何對巴黎藍帶學院如此情有獨鍾。除了源自對奧黛麗赫本主演的Sabrina中,她在巴黎學烹飪的那幕;她描述了在因緣際會下與Julia Child的短暫會晤,並獲得了莫大鼓勵。讀到這段不由得還是感慨,Kathleen畢竟擁有不同一般人的非凡際遇,竟然有幸可以和Julia說上幾句話!

讀畢後馬上一腔熱血地上網查藍帶學院的學費,然後只能默默地改買食譜過過乾癮,期待哪天我中樂透或是谷先生中樂透再說。雖然如此,偶爾還是會像賣牛奶的少女一樣預先作作夢,順便不切實際地煩惱一下。一方面很想見識見識專業的廚房然後學做那些複雜到不像話的法式料理;一方面又相當猶豫,不確定我有沒有勇氣斬兔頭或是剃鴨骨。也許我該選擇甜點課程?另外,我是否有把握要接受宛若軍隊般嚴苛的廚房訓練呢?畢竟我一直都是在廚房玩耍的心態。自小我連女童軍的活動都興緻缺缺,這麼缺乏紀律有四體不勤缺乏勞動的我,可能無法在專業廚房混下去吧?除了作者在學院裡受到的嚴格訓練之外,我對這本書印象相當深刻的就是那對不請自來鳩占鵲巢的惡客。看得我在地鐵裡義憤填膺氣沖斗牛,幾乎沒要挽起袖子跳進書裡,替作者將不速之客掃地出門。或乾脆將書往前翻幾頁,剛好可以揪着作者的領子提醒她千萬別自找麻煩在那場帶煞的派對跟那兩人攀談。

Paris, My Sweet by Amy Thomas

作者Amy是個酷愛巴黎與甜點的女人。在機緣巧合下獲得了一個派駐巴黎的工作機會,她要到位居香榭麗舍大道上的辦公室為Louis Vuitton寫文案!聽起來簡直就是美夢成真,於是Amy暫別紐約的小公寓與友人,隻身飛到巴黎去。遺憾的是期待中的花都豔遇沒有發生,欣慰的是這座城從來不缺巧克力代替情人;繽紛粉嫩的馬卡龍也可以比吻輕柔、比擁抱纏綿。這本書相當適合給螞蟻當成指南帶去巴黎或是紐約按圖索驥。作者詳細描述評比了兩座截然不同的城市裡各色甜食。寫的是薄餅杯子蛋糕瑪德蓮黑巧克力,說的卻是興奮新奇漂泊無奈困惑與茫然。在這城想那城,異鄉人都可以理解的雙城記。

以上三書除了均與食物密不可分之外,更講述了三個異想天開的生涯故事。自己開始工作之後,對於這些近中年的生涯轉換分外好奇。當然這跟過去做了一年生涯諮商絕對脫不了干系。依稀記得以前碩班在生涯輔導這門課學過一個學習理論叫做Happenstance Learning Theory (HLT),講的是未預期也非計劃的人生事件可以如何影響一個人的生涯藍圖。聽起來有點玄妙與非科學,乍看之下,趨近於一種很熟悉,俗稱「命運」的東西。雖然很像,但並不全然相似。HLT並非要人「聽天由命」,而是學習如何利用人生中的每一個出乎意料之外的機會。就像Bill, Kathleen, 還有Amy一樣。

我偶爾會想,是否願意背上背包到澳洲或是其他國家打工度假?想要旅行並探索新世界的慾望還是不敵對於穩定的需求,不敢輕易放下手邊可以牢牢握住的工作與位置。也許哪一天我們機構沒預算了,我就可以「被迫」開始冒險?

火車/ 理由/ 終日  宮部美幸

宮部美幸的作品相當貼近日常中的不尋常。雖然可以歸類於「推理」小說,但她從來不玩密室殺人或是不在場證明那一套。書裡沒有名偵探或是異常昏庸的警察,淨是一些平凡人。她選擇的故事主軸,也向來是一些寫實的社會現象,信用破產或是法拍屋,都再「尋常」不過。《火車》和《理由》都屬於這樣的作品。宮部美幸的書我不敢寫太多,很怕一不小心就犯了自己的大忌洩露書中天機。

《終日》則是《糊塗蟲》續集。美少年偵探弓之助與憊懶的平四郎再次出擊。當初讀《糊塗蟲》最吸引我的又是阿德的滷菜鋪,幸好這一集率直熱心的阿德仍有出場,繼續煮一手好菜並多管閒事。讀續集最可喜的大概便是與心愛人物的書中重逢。此二書引領我進入宮部美幸的江戶世界,進去後就不想出來了。後來因此也讀了茂呂美耶的《江戶日本》,擇空也想寫寫這本書的心得。

最近因為看了宮部美幸作品改編的電影,忍不住翻出原著再看一遍,手邊沒書的只得到圖書館預約,不耐煩地等了好幾天才到手。兩相對照一下,雖然日本人拍片品質甚佳,但任何劇情上的改動還是比不上原著的合理圓融與震撼,真希望有天可以看到完全終於原著的電影版!

 

花了極長的時間才寫成這樣簡略地讀書心得,明明是為了自己而寫,一旦下筆卻又自動背起拋不開的「完美主義」包袱。希望下一篇可以更放鬆一點,不然又要寫到明年才能刊出也太誇張了一點!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oholic 的頭像
    nicoholic

    Miss Counsellor's Kitchen Playground

    nicohol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