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篇讀書心得刊出之後,我在台灣的精神指標碰碰出聲要求定期交出書單,以供她作育英材閒暇時參考選讀。碰碰有命不敢不從,更何況壓力使人成長,沒人催我怕又會拖遇年。
思考了半晌我對讀書心得的矛盾情結,不停自問「為什麼」以一層一層往核心探索。除了完美主義作祟,大概是因為奉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到了有點精神潔癖的地步。我生性不喜歡影響他人對人對事或對書的意見,因我痛恨別人隨便泄露情節伏筆破壞我閱讀樂趣;我很排斥出版社為了銷售而濫用浮誇的廣告詞或找名人背書,所以我也不想告訴人哪一本書「非看不可」或「無聊透頂」。我既然不願被影響,更不想造成別人先入為主的印象。小時候會認真讀着不管有沒有興趣的世界名著;尖銳的青春期則刻意避開所謂的暢銷排行榜;現在則可自在地選擇自己真正心動的讀物,算是終於到達了人生的下一個境界?我想讀書還是不要帶有太多預設立場的好。這樣才能全然地進入作者所架構的世界中,按照作者織就的咒語步步耽溺,然後在過程中哭泣憤怒或惋惜。記得很多年前我抱著新出版的Harry Potter 6啃得津津有味,某個不識相的人竟膽敢劈頭就告訴我XXX死了!氣得我青筋暴露,要不是社會化相當成功,險險就要當場翻臉。幸好本來就不是朋友,之後沒怎麼有見面機會,省去我跟人斷交的麻煩。
因為好書難求,我不想破壞任何人的閱讀體驗,寫起讀書心得來綁手綁腳的,刻意遠離了較為極端的形容詞。但這畢竟是「我」的心得,本來也就是絕對主觀的意見。想記錄下的不是任何專業評論,而是我在閱讀過程中產生的思緒漣漪與自我探問。想通這一點,希望以後讀書心得的記錄可以更加即時與無所拘束。
2012夏天來自台灣的愛心補給包裹
無止盡的殺人/ 獵殺史奈克/ LEVEL 7/ 理由/ Crossfire(十字火焰) 宮部美幸
迷上宮部美幸之後,宛如換了暴食症,一口氣借光了多倫多圖書館所有的宮部系列。讀完仍未退燒。做了出國以來最瘋狂的一件事,懇請在台碰碰幫我寄了一個超大包裹來補給我日漸乾涸的心靈。這個包含十幾本書的包裹漂洋過海一個半月後抵達。仍然記得那個陽光燦爛的下午,我興高采烈地拖著谷長工陪我去扛包裹時歡欣鼓舞的跳躍步。宮部美幸的小說開始在我的書架上攻城掠地,開疆闢土。前一陣子連看了四部宮部美幸小說改編的日劇,劇情與原著略有出入。為了確認我的記憶,連忙翻出手邊有的兩本重讀。再到多倫多圖書館預約另兩本,心癢難耐地等了好多天才終於入手。
《無止盡的殺人》是我宮部美幸世界的入門書。分別由幾個不同人物持有的錢包之描述交織出一個完整的故事。許多看似不相干的小片段,卻在後來發現均是拼圖的一片。讀起來十分輕鬆的小品作。雖不是我最愛的一本,但卻是十分良好的第一印象。致使後來深陷宮部世界難以自拔。
Crossfire,中譯《十字火焰》,在網路書店上已絕版無法購買,只好妥協於英文版。但我反而比較喜歡英文的書名"Crossfire",帶點兩軍交火的意味,很可以點出書中在「正邪」對峙中被戰火波及而犧牲的無辜者。似乎比中文直譯的十字火焰還點題?擁有超能力的女主角,秘密地在替天行道。她視剷除法律所無法制衡的惡人為己任。一直單打獨鬥的她,有天突然被一個神秘組織找上了。組織深信他們有同樣的信念,想要吸收她成為其中的一份子,為某個理想而戰。本書可以感覺出是比較早期的作品,人物沒有那麼完整成熟,讀到一半大概可以感覺出會如何收尾。較缺少近期作品中那種對人性的寬厚溫柔的底藴。然而,會激起許多反思。如果妳擁有同樣的超能力,如果你遭遇了相似的悲苦,你會不會做出一樣的決定?或者,你願不願意同樣的「組織」存在你生活的社會當中?
《獵殺史奈克》可謂刻畫人心相當深刻的一部作品。好人與壞人的界限在「獵殺」的這個過程中模糊了。究竟誰才是單純的被害者?當社會無法制裁罪惡時,誰有權力行使自己心中的「正義」?仔細想想,這部作品和Crossfire其實是在詢問一樣的問題。「法治」的社會有其極限,但一旦有人自認有權越過法律以懲奸除惡,那究竟「惡」該由誰來定義?為了最大多數人的利益是否就應該允許「必要的犧牲」?讀完這兩本,有點想去多瞭解一點追求最大幸福的功利主義。
《LEVEL 7》屬於帶點科幻感的作品。故事背景雖是現代的日本社會,但又仿佛發生在不久之後的未來。牽涉到了記憶的失去與尋回。拼湊自身回憶與過往歷史時,同時揭開被隱藏在記憶迷霧後的悲劇。我喜歡宮部美幸描寫他們醒來後的那段時間,大腦從宛若失焦的一片朦朧模糊中,漸漸抓回焦距重新定位自己的感覺。
《理由》則又回到了社會寫實派的風格。繼《火車》的信用破產、高利貸、追債之後,這次探討的是法拍屋以及非法強佔住屋這樣游走法律邊緣的「技術性犯罪」。宮部美幸的書中雖然處理的是罪惡,但卻非「邪念」或「惡意」,讀完也許會有深沈的悲哀與無奈,卻不會像染了毒素似地令人不舒服。
江戶日本/ 字解日本-鄉土料理/ 乙男蟻女 茂呂美耶
我讀的第一本茂呂美耶是她的《江戶日本》。宮部美幸的時代小說看了幾本之後,不由得對江戶時期的日本好奇了起來。此書未讀完就跑回台灣放假去。中間去了趟日本,和友人Yosuke一起逛大阪城,不停逼迫他用英文講解戰國史給我聽。身為關西人代表的他,為了讓我理解豐臣秀吉的偉大、關東關西數百年來的恩怨情仇,以及拉攏我成為關西派,著實絞盡腦汁卯足了勁。我向來對古城池興緻缺缺,第一次這麼認真參觀大阪城都是因為他太盡責了!此後對日本的歷史突然多分親切。《江戶日本》這本書從江戶時期的飲食習慣切入,正中我的喜好。接著描述庶民生活中的各個面向,從服飾到居家到旅遊再到戀愛。同時介紹了幕府的歷代將軍及其軼事。書末提到的「忠臣藏」事件,宮部美幸在她的《平成徒步日記》裡也有記載。她與出版社的編輯、攝影,異想天開地沿著四十七浪士為主公復仇的路線走了一遭,只為體驗實際上的空間與距離感,好作為日後作品參考。看來這的確是很有名的歷史事件。
接著選讀《Miya字解日本-鄉土料理》,完全是受到食物的吸引。已讀過高木直子的吃太飽系列,看到重復出現的鄉土名產覺得分外熟悉。書中介紹了日本各都道府縣因獨特的地理環境歷史背景而發展出的當地料理。同時也介紹了當地名人軼事或所謂的「縣民性」。很適合拿來當作對日本的入門書。不知道什麼時候可以全部吃透透?字解日本系列還有兩本,已放入購物車中待有緣人替我帶來。
《乙男蟻女》一書相當幸運在多倫多圖書館借到了!茂呂美耶以十年為一組,將日本社會切割為「二十代」到「七十代」。依序介紹每代之間的男女特徵與「專用標籤」。現在較常聽到的有草食男或肉食女,更高深的還有森林系女子和鐵道宅之類。不得不說,日本人實在是個很愛替自己貼標籤的民族。是否透過這樣對特有族群的認同可以重建這個日漸疏離社會中凋零的歸屬感?一直覺得日本人相當重視「合群」「一致」性。或許這些方便自我認同與歸類的名詞,讓人特別安心。茂呂美耶並不只是單純描述因為年紀所造成的差異。她將每個標籤存在的理由都放入了時代背景的架構中審視。不同的政治、經濟、國際關係與社會案件造就了各個世代的特徵。其中不可忽略的便是戰前戰後這道分水嶺。經歷過戰爭、面臨過戰敗、體會過重建、享受過泡沫經濟再目睹其崩毀的老一輩;聽聞戰爭的存在,但出生在安定中、成長於新社會、自幼與電視甚至網路相伴的新一代。儼然就是兩個國家的人。「歐巴桑軍團」的產生並不是所有婦女到了更年期就會自動變身,卻是那一代的女性因其獨特的成長背景而讓她們以那樣的姿態展現中年。不得不說深表贊同之餘也鬆了口氣,幸好不是所有女人都必須身不由己走向歐巴桑之路啊。
茂呂美耶這系列的書都相當有趣,不知道有沒有人能以同樣的視角寫幾本關於台灣的書?
男性料理讀本 矢吹申彥
書中插圖跟料理我都喜歡。可惜其中有些食材在加拿大取得不易,不然我很想逼迫谷先生做給我吃。不是很適合肚子餓時讀的小書。但因為我有在半夜讀食譜的特殊技能,所以尚可應付在下班途中飢腸轆轆時讀此書。書中按照四季分章節記載歲時料理。再度強化了我心中日本人重視季節性的印象。看完之後很想收集各式餐具器皿,以及把谷先生送到作者身邊調教一下男人廚藝。書中有一章專門收錄了日本著名文人及他們的飲食習慣。讓我很想拜讀伊丹十三的《女人哪!》或是向田邦子的食譜。再次哀嘆為什麼我不會讀日文,只好摸摸鼻子重新背起五十音。(這樣到底要到哪一年才可以看懂啊......)
日日100/旅行的所在 松浦弥太郎
此書對我來說是修煉斷捨離的大敵,即使兩者都強調要擁有真正心愛與需要的東西。但有收藏/戀物/囤積癖如我,一旦看到這種從物品中玩味人生的書籍,很容易中毒。第一本讀的松浦弥太郎是《旅行的所在》,記述他少年時如何想往外跑。十八歲高中沒畢業就堅持要出國旅行。父母問他為什麼。他低頭不語,一心想著都是要出去交朋友。他先是在美國跑單幫做些小生意,二十五歲開始在紐約經營書店。這並不是本自傳,只是簡單地記錄了些那段歲月中的生活見聞。其中提到一些日本早年出國的情態,搭配新井一二三的《旅行,從一個人開始》也約略可以拼湊出一個世代的回憶。即便現在機票仍然不便宜,但想出國旅遊已是便利太多,更不用說網路的存在讓跨洋的通信不知容易了多少。在《日日100》中松浦選擇了一百件他愛不釋手的日常物品,用一頁篇幅寫下箇中故事與情意,稍微可以拼湊出作者的人生樣貌。屬於我很喜歡的生活味散文。我想吃吃看村上開新堂的餅乾還有菓匠的花桔梗寒冰!
作為中和劑,讀完此書後需要閱讀一下《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或《斷捨離》來個當頭棒喝;若想要繼續耽溺的話,可以配合服用《京都三六五日。生活雜貨曆》,包准戀物到底。
東京鐵塔...老媽和我,有時還有老爸 Lily Franky
「看了會哭哭的書」是我對它的第一反應。究竟是散文、小說、還是自傳?說不清。亂七八糟的老爸和奉獻一切的老媽。上個時代日本女人的任勞任怨。花了很長的時間抗拒讀這本書。畢竟只要我不把它翻開,這個故事於我就不存在。Lily Franky敘述的口吻相當平穩,就像個隨口向朋友碎唸自家老媽的青少年。那口氣雖是抱怨,卻又帶點驕傲與捍衛的意味。既想要脫離一切向外探索,又不時得回頭望望,確認媽媽是否還待在原位。Lily Franky十足符合我心目中毫快又纖細的九洲男兒形象。好想埋怨他狡猾,怎麼可以用這麼簡單的文字,說一個這麼重的故事。在小倉漸漸老去的外婆。保溫到發黃的米飯。老屋子裡黯淡的光線。
1963年出生的Lily Franky和1965年出生的松浦弥太郎,不知是否因為出生於嬉皮年代,從青少年期就開始放逐式的流浪,以一種沒有明天的姿態活著。Lily Franky從筑豐到別府再到東京。想上美術學校卻又總是在翹課,窮到房租都繳不起,食物中毒時也只能殘喘於被停水的廁所裡;松浦高中沒畢業就隻身跑到舊金山去,散盡旅費後就回日本打短工,只為再次出發。曾經賣古董衣大賺一筆,卻也因此踩到他人地盤被痛揍一頓。他們選擇的人生道路可謂「人跡罕至」。沒有所謂的生涯規劃,走一步算一步的。身為旁觀者都替他們捏把冷汗,不得不說兩位老媽都擁有極強健的心臟。其實她們都非一般人吧?Lily Franky得風疹發高燒醒來的隔天,老媽就出現在床邊了。照料他的同時,還可以把阿姨叫來打花牌,把來探病的朋友嚇得奪門而出;從未出過國的松浦老媽專程飛到美國看生病的他。在那連手機都沒有的年代,有天老媽就突然打電話到飯店櫃檯(因房間沒有電話)說:「我剛好有點事在附近,等會想去一下你那邊,方便嗎?」輕描淡寫仿佛只是到巷口買醬油一樣,東京和紐約難道是可以用「附近」形容的距離嗎?老媽的手袋裡是年糕、海苔、醬油以及即食味噌。果然是日本人無誤。若是台灣老媽,行囊裡裝的又會是什麼呢?
最後,Lily Franky和松浦弥太郎都獲得了主流社會所認定的「成功」吧?有自己可以傾進一切熱情投入的事業,也獲得了大眾的認可,所以才有這兩本書的存在。但是,有多少人經歷了同樣迷茫的少年期,最後只是成為了更加迷茫的中年人?到底是什麼特質或際遇,讓他們走到今天這樣的地方?我內在的生涯諮商師讓我好想訪問一下他們。
舌尖上的旅行 中村安希
此書的副標題是「周遊十五國的飲食歷險記」,一句話道盡本書主軸。此書並不是環遊世界的美食紀錄,而是與當地飲食習慣的正面對決。書中提到的「銀界拉」,我和妹妹有機會在多倫多的伊索匹亞餐廳見識過。只能說流傳於背包客界的那個別名並非全無道理。幸好我當時尚未聽過它的「威名」,我的想象力也沒有那麼驚人,不然真是要食不下嚥了。其中中村安希也來到台灣訪舊友,看到描述台灣的文字有趣之餘也有點惴惴不安。仿佛等待被評分一樣。中村安希曾碰到熱情當地女孩邀她回家住宿,結果當晚在她面前袒胸露背,極盡色誘之能事,莫不是把她當成富有的日本男人?還有一幕她和姐姐借宿當地人家中,睡到一半發現蚊帳上懸着若大一枚蟲卵,還一抖一抖地,仿佛千百只蠕蟲即將破卵而出!看到這裡我幾乎要當場崩潰放棄我的背包客計劃了。我可能還是很沒有勇氣地只能待在有沖水馬桶的地區旅行。就這一點來看,我是很不吃苦耐勞的。讀完之後相當欽佩作者的勇氣。一直以來我的旅行僅限於我認知裡較為「安全」的國度。讀石田裕輔的書我還可以自我安慰,他是男人當然可以毫無顧忌勇闖各個國家,女人難免有更多擔憂與考量。但中村安希完全把我的藉口破壞殆盡。只有做不做,沒有做不到。有沒有哪一天我會積聚足夠的勇氣上路呢?
八大奇案 莫里斯 · 盧布朗
小時候非常喜歡亞森羅蘋。媽媽買了東方出版社全套的福爾摩斯和亞森羅蘋要我和弟弟拿五張九十分以上的考卷才能兌換。不知弟弟是真的也比較喜歡羅蘋還是我洗腦太成功,總之一套黃皮的羅蘋都換到手了,福爾摩斯還是乏人問津。這次難得在圖書館看到成人版本(沒有注音),借回來懷舊一下。一讀之下,發現果然很能發思古之幽情。羅蘋的用字遣詞以及他的紳士風度都相當古典,不知道為何我當年對每集都不同的女主角一點疑問都沒有,從沒想過上一個到哪裡去了。究竟羅蘋是怎麼跟她們分手的呢?原來007女郎早有先例。八大奇案顧名思義由八個短篇組成,從頭到尾羅蘋都只是為了要一親芳澤才插手這些案件,簡單來說,就像紂王烽火戲諸侯或是撕絹帛只為搏褒姒一燦。羅蘋也只是想要藉機和心儀的姑娘(要用姑娘才符合時代)上山下海一同探險而已。故事一短,案件就不能太複雜,相對也少了些張力。並非我最喜歡的羅蘋探險。如果我是二十幾歲才第一次讀羅蘋,可能不會像小時候一樣癡迷吧。即便如此,我還是想要重讀一下《虎牙》還有《黃金三角》。
The Smitten Kitchen Deb Perelman
有精美圖片的美麗食譜。對於我在睡前看食譜的習慣,我弟一直感到很不解。以前住在家時,他偶爾跑來我房間抬槓看到我攤了一床的食譜都感到相當匪夷所思。可是食譜那麼漂亮,明明就很適合睡前享用!按照這本食譜試做了花生夾心餅乾還有瑞可塔乳酪司康。
鳳尾香羅 高陽
很久以前沈迷於高陽的歷史小說時曾讀過。第一次讀高陽的作品是《緹縈》還有《王昭君》。國小同學從她當高中老師的爸爸的書櫃裡翻出來借我的。從此開始迷戀野史中記載的這些傳奇女子故事。以前最喜歡的是清宮野史,有一本講大玉兒與多爾袞的《玉玲瓏》淒婉纏綿,讀了好多遍。《鳳尾香羅》以李商隱跟他小姨子的不倫戀為背景,將他艷麗的詩句鑲嵌其中,再以他不得意的仕途作經緯。宛若在看古代版的犀利人妻,偷情男人的內心戲讀得實在很膩煩。因為高陽大師刻畫得過於貼切深刻到我愈讀愈氣,最後只得棄書投降。所以寫作本身是成功的,成功到我看不下去!高揚的作品我最喜歡的還是紅樓夢斷系列。坦白說,我到現在都還捨不得把結局看完......(Irvin D. Yalom大師應該會跳出來指責我這是逃避死亡焦慮的一種防衛機轉!)
那個小學同學不知道現在在做什麼?真應該謝謝她在我小學時就啓蒙我讀高陽啊!
白色巨塔 山崎豐子
厚厚三本的大部頭作品,每次到圖書館都端坐架上睥睨着我向我挑釁。前幾週豁出去地通通搬回家,心想借回家打發時間(我明明時間都不夠用了到底是要打發什麼啊?),反正就算不想看了也不吃虧。沒想到我卻一頭栽下,就像醫局裡的成員一般身不由己無法自拔。幸好之前看過《醫龍》這套漫畫,儲備了足夠的先備知識,才能一下子就進入爭奪教授王位的暗潮洶湧之中。這本作品總共有三大本,成書於六零年代。讀的時候完全察覺不出這是半世紀前的作品。畢竟權力鬥爭、賄賂、封建體制從來就不是什麼新鮮事,也從來就沒有褪過流行。唯一比較古典的大概就是其中對於醫生回家換上居家和服的描述,即便只有短短兩個句子,卻很能帶出那對生活的講究,並不時提醒我此書年代悠久。同時恰如其分地帶出其中人物的身分高低。東教授的女兒每次出場都是一襲不過度華麗卻又相當考究的和服。連到醫院看診都穿和服這點讓我很不解,這樣不是相當不方便嗎?而且她還要照胸腔X光,真不知道事後她要在診療室包多久。即便她看不慣父母的許多行為,而對宛如清流的里見醫生相當傾心,她仍舊過著大戶小姐的華貴日子。即使里見被貶被放逐,吃苦的都是里見的妻子不是她,她只要負責「理解他、支持他」就好。真狡猾。雖然兩人到最後並未發展出踰矩的關係,但就這點而言,我實在不喜歡她這個角色。說到底,她的一切作為只是千金小姐在溫室裡的小小反動而已。書從正教授大位之爭開始,描述兩個醫生截然不同的人生理念與志向。我發自內心的希望志得意滿的財前教授能多撥出一點時間關照他的病人,即使心知肚明這病人存在的意義大概就是成為犧牲者,才能有之後更加詭譎晦暗的醫療糾紛官司。
後來才知道原書終結在第一場官司,實在讀者無法接受其嘎然而止的結局,作者才續寫了第二部。台灣倒是全都翻譯之後合成一部出版。輿論的力量,小說作者也是有社會責任的。
白色巨塔 侯文詠
大概國中的時候就讀過這本書,當時沒有特別深刻的印象,說不上喜不喜歡,只感覺相當「不快樂」的一群人。這次是因為讀完了山崎豐子的《白色巨塔》,回家放假時剛好在書櫃上看到,索性再讀一次做個對照。一讀之下只覺處處都是熟悉的橋段與鋪陳,充滿似曾相識的「既視感」!除了一模一樣的書名之外,從書本前半的院長/教授之爭,到後半的醫療糾紛,故事走向可謂如出一轍,但侯文詠的作品實在粗糙淺薄很多。山崎書中的教授們一個個都是莫測高深裝模作樣道行高深的老狐狸,能屈能伸,未達目的不擇手段。侯文詠書中的唐國泰卻動不動就在手術室裡罵罵咧咧丟東西,教授會議上更擺明了他就是不支持某名副教授升等,誰支持他就是和他做對。相比之下,山崎的東教授明明就不打算推薦自己的弟子繼任,還得暗中運籌帷幄找來他校候選人與之抗衡。而山崎書中的重點在於那場醫療糾紛與法庭上的針鋒相對。侯文詠雷聲大雨點小地就處理掉了。從一開始搧情十足地抬棺抗議,到最後一個巴掌解決。山崎則洋洋灑灑地寫了兩大本,描述從初審到上訴,在不同位置的人如何堅持心裡最重要的東西,不論是金錢權勢真理還是正義。關欣雖然不畏強權,她卻也沒有受到什麼真正的道德考驗。同樣屬於書中的「清流」人物,山崎筆下的里見相對而言更像個真人。他堅持他醫學的理念,卻仍有自我質疑的時刻。他可以忍受堅持自己的信念而被大學醫院放逐,但他還是不免自問是否值得為了以過世的病人就此放棄未來研究的資源?而侯文詠書中的主角蘇怡華簡單來說,是個完全沒有個性沒有存在感的一個人。讀完之後,完全搞不清楚他到底為什麼要當醫生,又為什麼要在醫院當一顆棋子。他「好像」相當喜歡關欣,卻又半推半就地跟醫院院長的女兒交往着,然後又幾乎是被趕鴨子上架地結了婚。這個男人有沒有搞錯啊?我不接受「沒有選擇」的那套說法。山崎的小說完成於五十年前。她詳細地描述了那個年代對於大學醫院裡醫生的不公平待遇,需要不支薪的在醫院工作多年才有可能拿到學位。於是家貧的財前五郎為此而入贅到富有的財前家。即便如此,這也是他的選擇啊。他不想開業,想要當教授,於是他以婚姻換取金援。所以蘇怡華到底想要什麼,我真是搞不懂。
至於其他的相似處,包含財前為了疏通關節而送了醫學院院長一幅價值不菲的畫,院長老謀深算不願太早表態,裝傻佯怒之後才惺惺作態說了句「暫時保管」;好巧不巧,侯文詠也讓藥商還是器材商透過某個人送了院長一尊唐三彩,受禮者也是做作地說了句「暫且保管」便收下了。看到這裡我不禁棄書揪着谷先生碎嘴十分鐘有餘。對我而言,這已經不是「日台兩國醫院生態實有相似之處」可以解釋得通了。
重讀完白色巨塔之後,深深感到失望。書本身的文學價值與可讀性不符合我期待是一回事,書裡諸多雷同巧合卻讓我無法接受。我很難相信侯文詠完全沒有看過山崎豐子的《白色巨塔》原著或日劇便寫出了同名的這本小說。村上春樹光是要使用相同的句法作為一本完全不相干的書之書名,便先取得了原作者的同意。這廂卻是兩本處理相同題材的同名小說。即便我無法想象1999年成書時,台灣跟日本出版界文學界的交流到底有多「封閉」,但我無法被說服這一切「純屬巧合」。枉費我小時候很喜歡他的《調皮故事集》以及《烏魯木齊大夫說》,即便現在也不怎麼看他的新書,還是對於這樣的雷同感到失望。
第八日的蟬 角田光代
相當新穎的題材,敘事的口吻也帶著日系女作家的細緻與優雅。但是女主角的「母愛」太扭曲,我從頭到尾都在翻閱我心中的DSM-IV替她作診斷。雖然同情她因為相信情人哄騙墮胎導致終生無法再受孕,但說到底,是她選擇要談這場婚外情,是她同意接受墮胎手術。她與無良的情人負有同等的責任,無論她再怎麼悉心照護疼愛她偷抱走的「薰」,從她偷偷潛入情人家中只想偷看一眼嬰孩的那一刻,她的心以及行為就已經偏離社會可以接受的範疇了。無論她再如何說服自己「薰」就是她失去的女兒,都只是反覆合理化自己脫序的行為而已。書讀了大半,逃亡到了尾聲,筆鋒一轉改由長大後的「薰」來說完之後的故事。我喜歡這樣的寫作手法,至於故事內容,只能說根本就是諮商師的噩夢(或者說工作內容的常態?)!原來「薰」的原生家庭不只爸爸外遇,連媽媽都曾經出軌,也因此在當初提供了錯誤的訊息,耽誤了搜索「薰」的工作。而在「薰」回家之後,沒有人提供這個四分五裂的家庭任何心靈上的協助。綁架嬰孩的犯人坐牢了沒有錯,但誰能還給這個家庭被綁架的時間?不知道怎麼當「薰」的父母於是夫妻兩人各自逃避了。「薰」被帶離了愛她願意給她一切的媽媽身邊,卻被送回了功能失調的原生家庭。如果「薰」的父母本來就是負責任之人的話,想必當初也不會各自婚外情了。這種牽涉到婚外情以及扭曲親情的小說完全踩中我的地雷,無法產生共鳴。同時也職業病上了身。如果撇開法律層面不講,究竟「薰」應該和誰一起生活?如果她一輩子沒有被找到,她會繼續和「媽媽」過著幸福人生,還是有一天被扭曲或變質的母愛壓垮?想到這裡,我默然無語。
趕在春天來臨之前完成這篇讀書心得。現在可以毫無負擔的開始看新書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