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0682  

延續昨天的冷颼颼,多倫多在這個五月中旬,氣溫再度下探到個位數。一整天穿著大外套圍著圍巾坐在辦公室裡,有種隨時要起身走人的倉皇感。幸好已有預謀,一早將冷凍庫裡的豬肉取下退冰。回到家剛好可以下鍋。從地鐵站走到家裡那短短七八分鐘的路程,完全是靠著對晚餐的執著支撐著我,一心惦念著不知家裡的黑麻油還夠不夠?

天冷的時候,只要回外婆家吃飯,桌上幾乎都會有一小鍋飄散着濃濃麻油香的豬肉酒湯,聞之欲醉。外公一下子就吃得臉紅紅,外婆倒還是神色自若,老神在在。我喝酒有量,其來有自。外婆總稱這道湯「肉酒」,其實與麻油雞調理方法相同,只是其中放的是豬肉不是土雞。因為剁雞肉麻煩,燉煮時間又長,且不見得每次都可以買到真正的放山雞。不知哪時開始,我外婆便自行將這道經典料理裡的雞肉以豬肉塊替代。想吃的時候隨時都可以煮。通常外婆家用的是俗稱「老鼠肉」的部位,特別軟嫩特別好吃,沒有肥油卻又不澀。一隻豬只有小小一塊,去晚了還買不到。外婆或舅媽每次上市場都會到相熟的肉攤詢問。家裡人多,有時得跑好幾天市場才能買足份量,煮一鍋供大家打牙祭。有時也會用別的部位替換,最好是靠近小排骨的部位,有點油花散佈其中,卻又不至於肥油多到膩口。太瘦的肉經不起久煮,會柴;太肥的肉口感亦不佳。肉酒煮起來很簡單,困難的是選到新鮮又肥瘦適中的豬肉。愈單純的料理,愈吃得出素材的好壞。我人在加拿大,買不到吃慣的「老鼠肉」部位,只好改用「眉頭肉」代替。

首先用中火熱鍋。加熱黑麻油,然後爆香切片的老薑。薑片顏色轉深且表面看起來毛毛的時候,加入豬肉塊。這次使用鍋底較窄的愛心鍋,我分了兩字煎肉。一開始先別急著翻面,讓豬肉表面煎到微焦黃。等全部的肉塊煎到表面上色,大約六七分熟時,倒入米酒。米酒使用量是這道料理的關鍵。由於我自幼庭訓有云:「豬酒是純酒料理」。從小受專業訓練,既然酒量尚可,便盡可能地不加水。只是加拿大米酒取得不易,實不准許我如此奢靡,為了多喝點湯,通常還是會意思意思摻點水增量。

加酒之後,轉小火,加蓋燜煮大約20~30分鐘,直到豬肉軟爛而不柴澀,湯汁溫醇而不嗆喉即可。若仍覺酒味太衝,可開蓋煮一會,加快酒精揮發。通常台灣的麻油雞為了補身,都不加鹽調味。但我只是為了滿足口腹之慾,往往還是會擱點鹽巴提味。酒精揮發之後的湯汁只剩下米酒濃濃的甜味,以及麻油、薑片、豬肉三味一體的甘醇。一口下肚,馬上從胃裡暖到腳底,整個人筋骨都鬆了。

IMG_0689  

家裡沒有麵線只好用細麵代替,看起來還像樣。口感雖然不同,但也吃得我眉開眼笑。五月還在吃豬肉酒不知道會不會上火?配個小黃瓜好像比較心安。將小黃瓜與櫻桃蘿蔔切圓片,撒上鹽巴捏過放置片刻,擠乾水分。磨薑泥,與日式柚子醬油和一點味霖混合,倒入小黃瓜中醃到入味,大約十分鐘。裝盤後撒上白芝麻。

冷天裡吃這道外婆家的經典料理,分外想念我的外婆。好想再圍坐在那張大圓桌邊,聽電磁爐奮力運轉時的嗡嗡聲。任外婆督促我多喝碗湯,然後叨唸著若怕醉的話,記得添口飯。

外婆,我跟你一樣不會醉的啦!

arrow
arrow

    nicohol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