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_2298  

我從小就喜歡蛋料理,喜歡到可以專文歌頌讚美之。我下廚的啓蒙就是炒雞蛋,後來更自行研發了絞肉炒蛋這種奇怪的料理(因為彼時我唯一敢碰的肉類就是絞肉)。進階之作則是三色蛋炒飯。並非加了三色冷凍蔬菜的炒飯,而是分別以鹽巴、蕃茄醬、醬油調味染色的三色蛋炒飯。小時候大人若不在家,就做這道料理餵弟弟妹妹,飯還要在碗裡壓實了倒扣到盤子中,上面用番茄醬畫愛心。果然從小就充滿少女情懷。

外表堅強實則脆弱的雞蛋,不論怎麼料理都好吃。淋了醬油膏的荷包蛋、灑了蔥花的滷蛋、擠點蕃茄醬的炒蛋(在我家叫「麥當勞炒蛋」)、菜脯蛋、蔥蛋、嫩韭菜煎蛋、外婆特製精力湯裡的蛋花與愛之味鍋燒烏龍麵裡的半熟蛋包......真可謂族繁不及備載。即便長大一點後知道雞蛋不能吃太多,對雞蛋的依戀卻不曾稍減,只是略有意識地控管著每日雞蛋的攝取量。隨著年紀漸長、味覺閱歷也更加豐富,親子丼、茶碗蒸、溫泉玉子、半熟卵、班乃狄克蛋(Egg Benedict)、西班牙烘蛋、還有加了很多好料的歐姆蛋。雞蛋在不同國籍的餐桌上扮演着同樣重要的角色。一枚雞蛋總有令我安心的功效。

在眾多金黃誘惑中,我偏愛裹著各種好東西的半熟滑嫩歐姆蛋捲(Omlette)。印象中第一次吃到這道絕妙的料理,應是在國外的某間飯店或餐廳。那時年紀半大不小,英文略懂,知道scrambled egg或sunny side up是什麼,卻對omlette甚感疑惑,心裡嘀咕着「這是什麼?和哈姆雷特有關係嗎?」幸而我心目中萬事通代表的堂姊替我解惑,解釋這是種蛋捲,往往包了蘑菇乳酪火腿或洋蔥。蛋捲?我腦海馬上浮現起義美蛋捲直筒筒的中空造型,仍舊百思不得其解,不懂這種東西裡面怎麼可能包得了什麼餡料。不過我甚有冒險精神,心想反正乳酪火腿蘑菇雞蛋我通通喜歡,組合在一起應該不會是場災難。如此一識成主顧,今後到哪看到歐姆蛋都躍躍欲試。可惜此後失望得多,開心得少,外面吃到的歐姆蛋再沒有記憶中的滑嫩鬆軟料多實在。後來認識了班乃狄克蛋,我就此移情別戀,歐姆蛋在家自己煎就好,形狀雖不美,絕對料超多!(題外話,也是使用許多雞蛋烹調而成的鹹派"Quiche",亦由同個萬事通堂姊領我入門。「鹹」派?當時我知道的派只有麥當勞裡長方形的蘋果派以及圖畫書裡以網格狀派皮覆蓋的各式水果派。派怎麼可以是鹹的呢?當然後來事實證明,派不但可以是鹹的,更是千變萬化,好吃得不得了。好像只要跟堂姊在一起,我的味覺認知便會不停受到衝擊。爾後更是自己不斷摸索,終至跟世界同步。五湖四海,在腸胃裡大團圓。堂姊現在一家三口住在倫敦,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有機會再去被姊姊餵食啊?)

至於日本人取材自omlette自行研發出的“Omurice”,我本來沒有太大的興趣。私以為蛋包飯就是以一層薄薄的蛋皮裹住番茄雞肉蛋炒飯,上面再用番茄醬畫個愛心的少女漫畫經典料理(是的,我少女時期看了非常多跟食物有關的漫畫)。直到去年在東京,我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受到了挑戰。那天一早先去了天空樹,排好長的隊伍上樓感受能見度趨近於零的「一片白茫茫」。接著到涉谷與沙知道別。後來說服谷先生陪我在大街小巷尋訪A to Z Café好圓夢。迷路一陣後總算在不起眼的小巷裡看到與沙漠綠洲無異的招牌,飢腸轆轆的兩人興沖沖地搭着電梯上樓。顧不得欣賞奈良美智的畫作,先埋首於菜單之中。谷先生點了一道蛋包飯,覆蓋在飯上的歐姆蛋滑嫩鬆軟,堪稱我心目中蛋包的極品。自此讓我痛改前非,迷戀上蛋包飯好滋味。

今天原來只想用現成的材料煮個偷師於沙知的暴雨咖哩 ,一不小心卻查起了蛋包飯的食譜來......今天的晚餐就此升級。

做咖哩飯不比做西點麵包,毋需斤斤計較吹毛求疵在食材分量上。喜歡的多加一點,不喜歡的直接忽略,執掌中饋的人,絕對有特權。

 

牛坑腩  (這個部位有些筋又有油脂,很符合以前在台灣吃牛腩飯會吃到的口感)

紅蘿蔔  2根

馬鈴薯  2顆

洋蔥  2~3顆

櫛瓜  1條  (我家出產的櫛瓜約莫有小兒前臂般粗細)

孜然籽 1匙

乾辣椒 少許

薑泥、蒜末 各1匙

現成咖喱塊  1小盒

大量香菜末

 

2人份蛋包

雞蛋 3顆  (或根據平底鍋大小調整)

牛奶  1~2大匙

黑胡椒、海鹽  適量

 

首先,記得煮飯!不然咖哩煮好沒有飯,會讓人欲哭無淚。

牛坑腩切塊備用。西方超市買不到這個部位,得到華人超市買。一買就是完整一大片。我買回家後先切塊後分成兩三包冷凍,之後使用方便許多。

洋蔥一顆切碎,一顆切成約3公分塊狀。

起油鍋,炒香一匙孜然籽後,倒入薑末蒜泥爆香。這時候我傻傻地犯了一個致命性的錯誤——我瀟灑地加了一匙乾辣椒到我香味四溢的油鍋中。說時遲那時快,熱油一遇到辣椒,一股媲美生化武器的嗆辣之氣自我鍋中竄出,不止嗆得我涕泗交加,連在一旁洗菜的谷先生都遭殃,兩人又嗆又咳地逃出廚房換氣,谷先生連說這簡直就像他當年服役時體驗過的毒氣室(是的國軍弟兄無時不刻都記得要想當年)。既然是我自作孽地加了辣椒,我只能負起責任出來面對,勇敢地回到爐前。邊哭邊炒。希望其他人可以記取我的教訓,乾辣椒晚點再加即可,毋需爆香。切記切記!

將碎洋蔥倒入鍋中拌炒至焦糖色後,將鍋中香噴噴的混合物推至鍋邊。將牛肉塊有油脂的部分朝下放置在鍋中煎至表面上色後翻面續煎。等到所有肉塊的表面都煎熟後,倒入其餘的洋蔥、紅蘿蔔、以及馬鈴薯翻炒至蔬菜類微軟。倒入2~3杯水以小火燉20~30分鐘。加入適量咖喱塊,攪拌均勻後燉煮至牛肉軟爛入味為止。由於櫛瓜容易煮軟,只要在在起鍋前約十分鐘加入即可。這樣可以保持它的形狀與口感。

小型平底鍋加熱後倒入橄欖油及一點奶油。雞蛋加入牛奶與調味料打散。鍋熱(以筷子滴一滴蛋液到鍋中,若馬上凝固則鍋子就夠熱了)後倒入一半的蛋液,左手晃動鍋子讓蛋液在鍋中均勻攤開,右手馬上以筷子由外往內將蛋液順時針攪動拌炒,這樣雞蛋才不會煎成一張皮,而會有蓬蓬的感覺。蛋液底部略定型呈五分熟時,以鍋鏟將蛋捲到鍋邊整理成橢圓蛋包狀即可。這部分的做法跟我平常煎早餐歐姆蛋很類似,反而因為裡面沒有包料,比較不容易破掉。只是捲得漂亮還是很難。要注意蛋包只要六七分熟就要起鍋,不然餘溫把蛋包煮到全熟就不妙了。雞蛋的用量要根據平底鍋大小調整。倒入蛋液後要能蓋住鍋底還有點深度,如果下鍋蛋液太少一下子就熟了,會變成蛋皮;鍋也要夠熱,不然蛋不會蓬鬆!不過放開心胸煎蛋最重要,就算形狀不完美,加了牛奶的蛋包絕對好吃!

咖哩在起鍋前加入大量香菜末。白飯做成橢圓形後鋪上蛋包。用較利的刀子把蛋包從中劃開,讓半熟的滑蛋部分翻出來,蓋在飯上。盤中倒入咖哩,以紅薑絲還有香菜葉裝飾即可。

把蛋包切開的瞬間就像打開申請學校寄來的信件一樣,究竟是"congratulations"還是"I am regret to inform you"就看這一刻了!

今天的咖哩飯完全不讓人失望,香濃滑嫩的蛋包中和了咖哩的辛辣刺激,日式醃紅薑的微酸有清口的功能,跟印度風味的咖哩竟是異樣的協調。日本和印度,在我的餐盤上相見歡。

 

以下進入A to Z Café回憶畫面

PC307676  

一起欣賞一下我心目中完美的滑嫩嫩蛋包飯!忘記裡面有沒有包料還有醬汁是什麼味道了,我全心全意只記得入口即化的雲朵般輕飄飄的蛋包。不枉費我拖著肚子餓的谷先生街頭巷尾走透透才找到它。

 

A to Z Café交通資訊:

東京都港区南青山5-8-3 equboビル5F

營業時間為12:00~23:30

店面位置不是很好找,那天雖然按(自己畫的)圖索驥卻也數度迷途,實在不清楚日本地址的規則。最後是誤打誤撞地遇見了,很有點武陵人見桃花源的機緣與禪意,不知道下次去還找不找得到啊?餐點非常美味,讓我相當驚喜。點心部分也令我難以抉擇。可惜的是據說可以帶走的單張Menu好像已經沒有在使用了。這次看到的是一整本有精美照片的菜單,我想這大概(不是大概,是絕對)就無法自由收藏啦!

 

arrow
arrow

    nicohol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